查看原文
其他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6 (视频加图文)

心自光明 僧伽吒经法门 2023-01-27

感恩慧海老师编辑制作PPT以及讲义,感恩大德师兄们整理文字视频等资料。愿以此功德回向给法界一切众生,愿此生速开智慧成佛,救度众生,不求余果。本内容发布已经取得慧海老师同意。主讲人慧海老师,复旦大学医学院硕士,多年医生及科研经历,深入研修“楞严独步”圆瑛大师的《楞严经讲义》,结合生理学制作简要PPT。
请读者以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原著为准。PPT与原著不符之处,请遵照原著!




楞严经讲义PPT版第16讲


这一讲我们把前面所讲的内容全部复习一下。

对内容比较熟悉的师兄可以不用看幻灯片,眼睛闭起来也好,睁开也好,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做幻灯片可以建立一个记忆框架,让你把学过的东西记住、理解,再加工成自己的东西。我们学习佛法,就是要把佛陀从清净自性里流露出来的智慧、祖师注解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所以记住并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楞严经》的故事起点是阿难出去托钵,遭遇了摩登伽女的先梵天咒,在他快要毁戒体的时候,文殊菩萨持着楞严咒,破了魔咒,把他们都带回来。佛陀就给阿难开示,先问阿难:你现在大讲堂里面,看到了这么多人、景色,是什么东西见的?眼见还是心见?如果是心见,心在哪里?阿难前后找了七个地方,被佛一一否掉。阿难有点恐慌了,到底心在哪?心是什么东西?尤其是佛陀跟他讲,你能够推测思维的第六识不是心,只是前尘影事,是一些记忆片段,阿难就更加恐慌了,那我岂不是没有心了吗?

佛陀就开门见山地给他开示:众生有两种根本,一种是妄本,让你轮回的根本,就是妄想心第六识,无始以来生死轮转的根本;一种是真本,就是菩提涅槃元清净体,众生本具的妙明真心。这个妙明真心在众生位就是阿赖耶识见分,叫做【识精元明】。以妄本修行,只能不停地在六道里轮回;以真本修行,才能解脱,究竟成佛。

阿难问有什么微妙的止观禅那修行方法?佛陀开示说,有一种叫做【首楞严】的修行方法,十方如来都是通过首楞严定而修成无上觉的。《大涅槃经》里佛陀也说过,如果没有首楞严大定,想成佛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须通过首楞严大定来修行成佛。首楞严大定是自心本定。修禅定时,定体就是我们如如不动的真心,起观照时,能观之智也是真心。以能观之智觉照如如不动的定体,这就是首楞严大定。

为什么首楞严大定这么特殊?何以定体和照体都是真心?因为真心本具两种特征:不变、随缘。因为真心是不变的、不动的、不灭的,所以是纯天然的定体,定在上面绝对不会动摇的;同时真心又能够随缘起智照用。首楞严大定把止、观和禅那三种修法圆融在一心之内。这和世间禅定是非常不同的,世间禅定都是攀缘外尘的,所以修禅需要一个“所缘(被缘取的对境)”。比如观呼吸,能缘之心缘取的对境是呼吸,听声音,心缘取的就是声音。而首楞严大定,能缘之心和所缘之境都是自心。

修行的妄本,第六识(意识),也就是佛陀说的虚妄相想、前尘影事,并不是心。此处涉及到科学领域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意识是如何产生的?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也就是五种感官,接触外境的色、声、香、味、触五尘,产生五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佛法称为五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这五种感觉都是当下产生的,属于【现量境】, 也就是直接观察,如实知见。

我们的意根,也就是第七识末那识,摄取这五种感觉落谢的影子,形成了意识,即第六识。第七识的特点是恒审思量,第六识的特点是遍计所执,第六识形成后,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开始形成,根据身体来定义前后左右的空间和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第六识总是以过去的五种感觉留下来的影子做各种推断、思维,不再是直接观察,也并非如实知见,属于【比量境】。

所以佛陀指出第六识的本质是【前尘虚妄相想】,不是阿难的能见之心。我们用佛陀的开示来观察意识的产生过程,验证一下佛陀的说法。比如你在吃早饭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念头:昨晚的足球赛不好看,两个足球队踢得都很烂,以后不看这两个队的球赛了;后面的电视剧很好看,尤其是还珠格格演的真好,今晚一定要追剧。我们结合十二因缘来分析一下:

昨晚你的眼根摄取了电视节目的色尘(十二因缘之“六入缘触”),产生了视觉(十二因缘之“触缘受”),这个视觉落谢的影子在你今天早上吃饭时被第七识摄取,形成了吃早饭时突然冒出来的念头,这个念头带有了喜欢或不喜欢的情绪,即遍计所执(十二因缘之“受缘爱”),这就是轮回的根本,也就是佛陀对阿难所说的【憎爱二苦】。

第六识的形成基础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斩断轮回的剑,必须落在第七识摄取五种感觉落谢的影子形成第六识这个环节,也就是“受缘爱”这个环节。

看电视行为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出在第七识,念念迁流,犹如瀑布,惯性力量巨大,有四大根本烦恼(我爱、我慢、我见、我痴),若没有首楞严大定的定力,根本无力制止第七识去摄取五种感觉落谢的影子(我爱),无力破除遍计所执。世间禅定修到定力很深时,可以压住意识的形成,看似破除了遍计所执,其实只是破除了现行,而种子还在八识里,在定力失去时会继续起遍计所执的现行,结局与非修行者一样,仍是继续轮回。

禅的境界就是直接观察、如实知见。佛陀在灵山法会拈花一笑,摩诃迦叶现量领悟,心领神会,而其他人落入了第六识的比量境,推测佛陀的意思。当然,这与摩诃迦叶久灭意根有关,他不会以意根来摄取视觉(看到佛陀拈花一笑的视觉)落谢的影子,形成意识去推测佛陀的心意,直接由八识见分就能如实了知。

不破第六识遍计所执的现行和种子,便不能斩断“受缘爱”,轮回无法止息。但众生无始劫来形成了第七识的四大根本烦恼,尤其是“我爱”的烦恼,斩断“受缘爱”极其困难,成功率也很低。

有没有可能不用像摩诃迦叶那样灭掉意根,破除第六识遍计所执,而是充分利用它来实现超越轮回的愿望?

诸佛菩萨智慧如海,方法当然可以有。

那就是大势至菩萨的念佛法门。充分利用第六识遍计所执的形成原理,时刻“忆佛念佛”,通过拜佛、念佛、烧香供佛等过程中产生的五种感觉,由第七识摄取这些感觉落谢的影子,形成第六识,第六识满满的都是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 就会“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同时八识被这些现行熏染,种子也都是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最终形成“全心是佛,全佛是心”,临终时八识显相,自然就是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这个法门实在是妙不可言,只要明白这些道理,信愿持佛名号,超越轮回就能成功。

破妄之后,佛陀便借机显真,开示真心的十种特征,即【十番显见】。主要开示众生因地的真心,就眼根而言,就是我们的能见之性(见性)。

第一番:见性是心。你能见佛陀,能见讲经堂,不是眼球见到的,是心见到的。如果一个死人在这里,他的眼球还在,但他已经看不见了。另外,一个盲人, 虽然眼球已经坏了,但仍能见到暗尘,因为心还在。所以能见是心非眼。

第二番:憍陈那说悟到了“客尘”二字,六尘就像旅店的旅客,能见的心就像旅店的老板,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开显见性不动。

第三番:波斯匿王说自己的身体从二十岁到六十二岁一直在老化,佛陀问他二十岁能见恒河的心,和六十二岁能见恒河的心,有没有变化?确实没有变化。波斯匿王听佛陀说人死了以后并不是断灭的,并不是什么都没有的,是还有来生的,他很开心,解除了对死亡的恐惧。开显见性不灭。

第四番:佛陀用手一会往上举、一会往下垂,开示阿难,无论手是往上举、还是往下垂,能见之心不会颠倒,不因色尘变化而失掉。开显见性不失。

第五番:佛陀举了八种尘相,有明有暗,有通有塞等尘相。八种尘相都能还得掉。但能见之心还不掉。开显见性无还。

第六番:佛陀带着阿难到四天王天等天上人间兜了一圈,去了好多好玩的地方,开示阿难,见性并不是一个物质性的,和所见的物相是不参杂的。开显见性不杂。

第七番:阿难认为他在四天王天时见性很大,回到讲经堂后见性变小了,难道见性被墙夹断了?佛陀用容器来开示,一个方形容器里面再放一个圆形容器,容器里面的虚空就变成圆的了,但事实上,虚空并不因为方的容器或圆的容器而改变形状,你所见的对境发生了变化,而能见的心是没有变化的。阿难错把所见当成能见了。你能见大、能见小、能见通、能见塞,能见是没有变化的,所见则随着容器的形状在变化。开显见性无碍。

第八番:佛陀直接开示,诸佛菩萨在自住三摩地中,没有世界、没有虚空、没有众生等等这些差别相,能见即是所见,能所是不分的。开显见性无分。

第九番:真心本具不变随缘的特征,既非因缘、也非自然,既不是非自然、也不是非因缘,真心离四种边论,非戏论法。开显见性超情。

第十番:见性还不是真见,被五蕴裹着,尤其是被局限在色身里面,无法产生周遍法界的妙用,所以还不是真正的妙明真心。

众生的见性,和佛果地的妙明真心,中间相差【同分妄见】和【别业妄见】。同分妄见是因起惑产生的,真心一念不觉产生了无明,无明力令真空晦昧浑浊为虚空境,同时令本有的智光暗淡为八识见分,八识见分盯着虚空,一定要见到什么东西,结暗成色,形成了相分。这是整个起惑的过程,三种细的惑相。同分妄见形成了八识的相分,也即同分境。对应所知障或法执,如果法执破了,就破掉了变异生死,证佛果位。

别业妄见是由起惑及前六识造业后,而显现出来的可见的粗境界。娑婆世界人道众生造业,形成了水能灭火的显相,另一世界的众生造业,形成的显相可能是水火完全相容。

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的区分,就看有没有造业?造业即是别业妄见,单纯由起惑而产生的则是同分妄见。

接下来,佛陀开示了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五阴涵盖了万法,色阴涵盖了根身器界一切色法,受、想、行、识四阴是心法,色心二法都在里面。在分享五阴本如来藏妙真如性之前,我们重点分享了因缘,包括净因、净缘,染因、染缘。显相是需要因缘和合的,净因、净缘和合,显相的就是三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染因、染缘和合,显相的就是六道。

在分享六入本如来藏时,我们分享了六根的形成过程,六尘十二相黏住八识的真体,产生了八识见分,见分再揽尘结成胜义六根,再形成了浮尘根。六入即六根之性,通过因明学分析,六入并无真实的来处,都是真心本具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十二处就是六入加上六尘,因明学的分析方法是一样的。

十八界就是六入,六尘加上六识。主要分析了六识是从哪里来的?六识是从虚空来的吗?是从浮尘根来的吗?是根尘和合来的?还是无因自生的?四种都不是,十八界皆如来藏妙真如性。

七大(地、水、火、风、空、见、识),皆如来藏妙真如性。分析方法都差不多,重点提到【循业发现】,众生因为业力(浮尘根身是最大的业)不同,同样一条河,六道的众生看到的是不同的外境。

四科七大,涵盖了世间一切色法和心法,全部会归如来藏妙真如性。

到此阿难明白了真心遍一切处,一切皆是真心化现,反观自己身体就像大海里的一个小水泡,了知真心常住不灭。

富楼那听完更加疑惑了,地水火风空这五大,都周遍法界,清净本然,水和火怎么能够相容?满世界是火的话,水怎么出来?世界都是虚空,土又怎么出来?世界塞满了泥土,虚空不就没了吗?总而言之,五大之间怎么会不矛盾?另外,既然清净本然,恒河、讲经堂、祇树给孤独园,这些有为相怎么会出现?佛陀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开示了无形无相的本觉真心是怎么显现的?

本觉真心无缘无故地一念不觉,出现了第一念无明,【性觉必明,妄为明觉】, 接着产生了后面一系列的显相过程(三细六粗)。这是整部《楞严经》最最核心的内容。当你明白了显相过程,再读《华严经》、《地藏经》、《无量寿经》等很多经典,都会明白不同等境界是怎么显相的?

我最近在学庐山东林寺大安法师的一些净土法门等音频课程,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听一下,他讲了净土法门及各种论著等注解,都是用《楞严经》解释的, 也是这里面讲的显相过程。

第一念无明生出了三种细相:把真空晦昧为虚空,产生业相;把本有的智光转成了第八识见分,产生了转相;第八识的见分盯着虚空,使劲盯,结暗成色,看到了空中华,即八识相分,产生了现相。

现相的境风又吹动第八识见分,首先产生了第七识,起了智相和相续相,形成了俱生法执和分别法执,开始起智分别、念念迁流;继续产生更多的妄念,形成第六识,开始执取、贴标签,分别产生了执取相、计名字相,也就是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开始造意业;再通过五根攀缘五尘形成五识,开始造身业和口业,即起业相;身口意三业全造,就显相出了我们可以见到、听到、闻到、尝到的、触到的、感知到的粗的境界,形成了业系苦相。即《大乘起信论》的三细六粗。

佛陀又分别讲了世界、众生和业果是如何显相的。如果把世界、业果、众生这三种缘断掉,三因不生,就可以直取无上菩提了。

富楼那非常困惑,第一念无明是怎么来的?佛用了各种各样的比喻开示【妄本无因,性毕竟空】,第一念无明是没有原因的。

如来藏妙明真心,一切俱非、一切俱即。非染法、非二乘的净法、非菩萨法、非佛果地法。同时也是染法、是二乘的净法、是菩萨法、是佛果地法。佛陀全面开示中道了义,妙明真心不变随缘,不落两边。

富楼那对【妄本无因】还是没有明白,佛陀再举演若达多的例子,指出无明既非因缘、也非自然,妄本无因,只要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歇”通大通小,小歇就是伏住无明,大就是永断无明。

此时阿难又迷惑了,既然三缘断,三因不生,这不就是因缘法吗,为什么还说菩提是非因缘法呢?

佛第三次破因缘戏论法。无明也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因缘的,菩提也不是自然的、也不是因缘的。其实是回答一个根本问题:妄本无因,无明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实有的。


佛陀告诫阿难多闻是没有用的,必须要修无漏业,也就是从八识见分起修,全性起修,一修一切修,一证一切证。

到此阿难彻底开悟中道实相的妙理,请求佛陀告诉他如何进入如来藏这个华屋。自此,《楞严经》由从悟门转向修门。

在转入修门之前,有个非常重要的提醒:悟后起修。这是《楞严经》极其重要的原则,理上一定要先开悟中道实相,才有实修的资格。

(未完待续)


相关阅读: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2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1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10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9(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8(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7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05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4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3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2 ( 视频加图文珍藏版)

圆瑛法师楞严经讲义PPT版 01(视频加文字珍藏版)

中国首部以真人演绎的佛教电影《首楞严演义》第一部

圆瑛法师用整整半个世纪注解《楞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